蕁麻疹是皮膚上忽然發生的紅色或粉紅色的浮起斑塊,或稱作風疹塊。風疹塊
外圍有邊界,中央有時呈現蒼白狀。風疹塊形狀可以是圓形,卵圓形,或蛇形,
大小不定,可由直徑小於 1 公分到數公分。當風疹塊面積擴大時數個蕁麻疹可能
會融合在一起,會有強烈的癢感,不會痛,通常晚上特別嚴重。蕁麻疹來得快也
去得快,通常只持續數分鐘到數小時,然後於 24 小時內消退不見,不留痕跡,
除非是自己抓傷留下的傷痕。全身上下都可能會有,尤其是衣服壓迫處(如褲子
鬆緊帶勒住的地方)或皮膚對磨的地方(如腋下)。被壓迫處一旦衣服解開,會變
得更嚴重 。大約有 15-30%的蕁麻疹會合併血管性水腫,尤其是 3 歲以下兒童 2
。相較於蕁麻疹,血管性水腫的膨脹會更深入皮膚,好發於臉,嘴唇,四肢,及生
殖器。
蕁麻疹雖然反覆發作,但通常 2 至 3 週內會消失不見,持續期間小於六週者皆
稱為急性蕁麻疹 。
急性蕁麻疹的原因包括 :
(1)感染: 病毒,寄生蟲,細菌。呼吸道病毒是兒童急性蕁麻疹最常見的原
因。由 IgE 媒介的過敏: 藥物,昆蟲叮咬(黃胡蜂,蜜蜂,黃蜂,紅火
蟻,錐鼻蟲),食物,乳膠 (接觸或吸入),接觸過敏 (例如動物口水
或生食),輸血反應,食品添加劑,吸入性過敏原(罕見)。直接激發肥
大細胞: 麻醉劑,嗎啡,肌肉鬆弛劑,顯影劑,萬古黴素。物理性刺
激: 皮膚劃痕症(由手劃或抓引起),延遲壓力反應(施加壓力 4~6 小時
後產生),局部給予冰冷,局部加熱,膽鹼性反應(起因於主動或被動
加熱身體,運動,情緒激動,泡在熱水裡等),震動 (如騎摩托車,登
山腳踏車等),與水接觸,陽光照射。其他機轉: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,
血清病,非 IgE 媒介的輸血反應, 賀爾蒙 (例如孕酮) 。
急性蕁麻疹屬於臨床診斷,因此藉由詳細的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即可診斷。
病史詢問主要是為了確認蕁麻疹的特徵,舊的風疹塊於 24 小時內消退不見者才
是蕁麻疹(但新的可以不斷冒出來)。身體檢查主要是親眼觀察疹子的外觀是否符
合風疹塊的樣子,若疹子剛好消退,也可觀察病人或家屬手機裡的患部照片。
急性蕁麻疹與其它疾病作區別的關鍵特徵在於它通常於 24 小時內消退,不
會起水泡,不會脫皮,且消失後完全不留痕跡。須留意的鑑別診斷包括:
(1)多形性紅斑:有標靶病灶,同位置持續數天,有時中央會有水泡,有時有
黏膜的磨損或潰瘍。
(2)毒性紅斑: 起初看起來像蕁麻疹,但兩側對稱,且同位置持續數天。急
性濕疹: 可以紅或腫,但會有表皮層皮膚的變化,例如流出組織液或起
小水泡,然後脫屑,同位置持續數天。蜂窩性組織炎: 可以看起來很像
大塊的風疹塊,但只會出現在單側,且持續數天不消退,會疼痛,局部
發熱,可能發燒。蕁麻疹性血管炎: 長期的風疹塊,通常會痛,可能有
灼熱感,有些會癢,同位置至少持續數天,消退時出現瘀青。 自體免
疫大水泡疾病: 起初看起來像蕁麻疹,但之後起大水泡。
急性蕁麻疹的藥物治療分為以下幾類 1,2:
(1) H1 抗組織胺(antihistamine): 分為第一代及第二代。
1) 第二代抗組織胺:是首選,因為比較不會嗜睡,且一天只要吃 1~2
次較方便。
2) 第一代抗組織胺: 親脂性,所以會跨過血腦屏障, 引起嗜睡及抗膽
鹼副作用。
(2) H2 抗組織胺: 屬於胃藥的一種,但對蕁麻疹有特殊的效果。
(3)類固醇(steroid): 廣泛地抗發炎,與抗組織胺同時使用,適用於持續較
多天(對抗組織胺反應差)或合併有明顯血管性水腫的蕁麻疹。
參考文獻
1. Asero R. New-onset urticaria. UpToDate 2020.
2. Sabroe RA. Acute urticaria. Immunology & Aller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
2014;34:11-21.
3. Dice JP, Gonzalez-Reyes E. Physical (inducible) forms of urticaria. UpToDate 2020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