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只退化,老人家反應變差更要小心腦中風 – 黃永銓醫師

  • Post category:衛教資訊

醫師,我爸爸這兩天變得不會講話、反應鈍鈍的、吃不下飯,他是不是失智症啊?

失智症是一種現代人擔心的老化疾病,症狀有記憶力的減退,伴隨多種認知功能,包括語言、空間感、計算力、判斷力、抽象思考及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,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、個性改變、妄想或幻覺等症狀,嚴重時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。

台灣失智症人口逐年增加,預計民國150年失智人口將來到85萬人,而65歲以上族群,失智症發生率為1.7%至4.3%。

  • 退化性的阿茲海默症∶最常見的失智症,約佔所有病例的60–70%。目前雖無法治癒,但早期介入藥物及非藥物治療仍可延緩病程,並給予家屬及早準備及完善照護系統。
  • 血管性失智症∶可早期發現治療的,是我們應該努力預防的方向。

腦是主宰身體各部門活動協調的中樞;腦細胞需要充份的營養來運作,負責供應這種營養的,就是密佈於各角落的腦血管。不管是急性腦血管阻塞或腦血管破裂,除了臉歪嘴斜、肢體無力等症狀,傷到特定區塊也會造成失語、失用或反應遲緩等症狀。一些慢性小血管病變,更可能造成跟類似失智情形,但更糟糕的是還會有步態不穩跟大小便失禁的狀況。

這些嚇人的情形,只要有足夠的警覺與認知,都是有機會及時挽救與預防的,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病人,在三個小時內,可使用血栓溶解劑疏通血管。直到六小時內,還可以嘗試用血管內機械取栓的技術打通血管,而救回受損的腦細胞。

更重要的是不要忽略生活中的蛛絲馬跡,及早發現及認真控制危險因子才是超前部署的必要工作,充分掌握我們對抗腦血管病變的利器。

  1. 生活型態的改善:戒菸、運動、飲食控制。
  2. 慢性病:高血壓、高血糖、膽固醇、心律不整的積極治療。
  3. 危險族群的定期健診:腦血管超音波,定期抽血及腦部影像健診。